法律新闻
2023年5月25日消息,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日前在南京、无锡双会场举办知识产权主题宣传活动,发布长三角知识产权仲裁保护概况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安徽省有两起案例入选。这是长三角仲裁联盟成立以来首次对外发布仲裁白皮书,旨在促进长三角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知识产权仲裁保护的规范化水平,打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区示范高地。安徽省入选案例分别为蚌埠仲裁委提供的“世界驰名商标的仲裁保护”案例,以及池州仲裁委提供的“职务发明奖励条款理解与违约的认定”案例,这两起案例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池州仲裁委办理的案例,系专利权领域纠纷常见问题。申请人系被申请人某公司技术人员,2017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可进行水污染处理移动环保设备”,申请人系发明人之一。依据《专利法》以及该公司知识产权奖惩制度相关规定,申请人应获得奖励3万元,但被申请人一直未予兑现。据此,申请人向池州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奖励。申请人提供了发明专利证书相关证据材料,被申请人表示无异议。仲裁庭查明,涉事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奖惩制度规定,发明专利公开阶段奖励0.5万元每项,实质审查阶段奖励1万元每项,授权阶段奖励1.5万元每项,合计3万元。申请人作为该公司技术人员,参与了该项目专利发明,作为发明人应获得奖励。根据《专利法》第十六条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对于职务发明给予奖励是被授予专利权单位应履行的法定义务,被申请人应当给予奖励。基于此,仲裁庭努力磋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仲裁庭据此制作了裁决书。在专利权领域,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奖励、报酬纠纷较为多发。考虑到知识产权纠纷涉及到商业秘密,池州仲裁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深入了解案情后,坚持“少敲锤子,多解扣子”“先调后裁,能调不裁”理念,组织双方调解,最终起到了定分止争的效果。近年来,安徽省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仲裁保护工作,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仲裁保护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仲裁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仲裁主题服务日等活动,全面提升全省知识产权仲裁工作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信息来源: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