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闻
“对照涉及融资担保机构的各项工作建议,我局逐条落实相关地方金融监管举措……”“协会召开了相关会议,并邀请保险公司进行了专门研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8月6日表示,该院就保险类案件存在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向合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发送《关于保险纠纷涉诉风险的司法建议书》,近日已得到回复。针对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数量、标的额逐年增加的态势,合肥中院前期梳理了近5年审理的3万余件保险类案件,对案件类型、所涉企业、突出风险问题等进行深度调研。调研发现,合肥地区保险纠纷突出风险问题集中在金融业务行为有待规范、网络电子合同签名认证难、保证保险业务合规审查难、车险定损流程有待优化等。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合肥中院分别向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发送司法建议:一是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法院与行业协会、调解中心合作力度,推动纠纷源头治理和源头预防。二是规范金融类电子合同签订。完善合同签署主体的身份认证,确保签约主体的唯一性。电子合同签署及流转过程中,确保签章可验证,但不可复制。三是加大对联合销售业务合规审查。重要交易信息向金融消费者进行披露,加强对贷款产品与保证保险联合销售中的合规审查。四是优化保险公司定损流程。车辆定损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通知赔偿义务人,妥善保留证据材料;对只能单方定损的车辆,全程录制拆解视频,定损人员现场监督;对需更换较大金额的车损部件,由维修方在一定时间内予以保管,如需追偿则应在保管期限内及时追偿。建议打造车损价值可查询、可参照的市场化透明化数据资源平台。收到建议后,合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高度重视,所涉职能部门与承办法官多次沟通并及时复函法院。合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表示,将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并结合司法建议,继续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属地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强化对融资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令相关企业全面强化内控管理,加强业务合规性培训,同时就建立投诉快处机制、做好信访处置预案、强化业务人员管理、线下签署相关文本、降低贷款各项费率等方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筑牢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合肥市保险行业协会则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并邀请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门研讨,围绕网络电子合同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保险公司车辆定损问题进行专题回复。(信息来源:安徽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