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法律新闻

安徽省将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赋予乡镇街道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3/1/7     浏览次数:    
安徽省政府2023年1月3日发布关于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的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部分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471项审批执法权限,以其自身名义行使。决定指出,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乡镇街道的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组织辖区内乡镇街道按照“基本盘+自选”的方式,在《安徽省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指导目录》中确定赋权承接事项,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公布实施。《指导目录》涉及民政、农业农村、城管等19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共赋权471项。其中:行政许可20项、行政处罚427项、行政强制6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权力17项。基本盘内事项由乡镇街道统一承接实施,少数无实际管理对象或长期无办件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指导目录》中调换相等数量的其他事项。各县(市、区)要组织涉及赋权的县级有关部门与乡镇街道签订赋权事项承接确认书,明确承接事项、职责边界等内容,确保赋权工作无缝衔接、有序运行。坚持应放尽放、应接尽接,加强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等管理任务重的乡镇街道承接赋权事项。根据决定,乡镇街道认领承接的审批事项,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时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提高办事便捷度。乡镇街道要整合内部决策、管理、监督职责及力量,为审批服务等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实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县(市、区)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度。跨乡镇街道地域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以及案件重大复杂或乡镇街道承办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指定县级相关部门管辖。乡镇街道与县级有关部门对行政处罚案件管辖权存在争议的,可以依法提请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站所执法力量和资源等形式,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坚持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把基层有限的资源配备好,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保障基层有足够资源履行执法职责。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规范执法检查、受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程序和行为。保持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稳定,除必要岗位外,应安排执法人员到一线从事执法工作,严禁上级机关随意抽调、借调基层执法人员。决定明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赋权承接工作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做好相关工作,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要开展乡镇街道承接事项运行情况评估,根据评估和《指导目录》动态调整情况,结合实际调整承接事项;要根据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赋权承接情况,按照“一乡一策”办法,制定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配合事项清单,构建乡镇街道“一目录三清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省司法行政部门要及时做好乡镇街道赋权涉及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加强工作综合协调、指导推动、审核把关;将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纳入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纳入行政执法统计年报、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规范执法文书样式、行政执法证件、执法服装和标志标识;指导各县(市、区)制定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流程和标准。按照月收集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年度总结评估和动态调整的要求,省委编办、省司法厅会同省有关部门配套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和情况通报交流,不断深化完善乡镇街道赋权工作。(信息来源:安徽法制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830090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