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法律新闻

合肥中院发布年度金融审判白皮书 创新金融审判 优化营商环境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3/4/3     浏览次数:    
证券虚假陈述导致股民受损,涉众型金融纠纷涌现,应用区块链技术审理金融案件,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化解金融纠纷……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3月27日发布《2021-2022年度合肥市金融审判白皮书》,公布2021-2022年间合肥法院金融审判情况,干货满满。公正司法 引导规范金融。惠而浦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惠而浦公司发布的2015年、2016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2017年7月27日,惠而浦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告知投资者相关会计差错,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2020年7月30日,惠而浦公司因此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予以行政处罚。此后,大批投资者向合肥中院提起诉讼,要求惠而浦公司赔偿投资损失。作为全省唯一受理证券期货类纠纷一审案件的法院,在2021-2022年期间,合肥中院首次利用示范判决机制审结惠而浦公司证券虚假陈述系列案206件,累计判决惠而浦公司赔偿股民损失4208.4万余元。在办理这起系列案件过程中,得到上海金融法院的大力支持,仅用1天时间完成了118件系列案件的全部调查取证工作,此次合作调查取证工作是全国首例跨区域司法协作案例。合肥中院是长三角区域金融司法合作协议签约单位之一,近年来积极履行《长三角区域金融司法合作协议》,加强与长三角兄弟法院在金融审判方面的深度互动合作,争取对标找差,进而创优争先。科技推动 优化审判质效。近年来,合肥地区部分法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优化金融审判流程,通过建立“金融一体化(要素式审判)平台”实现了批量网上立案、自动生成诉讼文书、线上送达、批量排期开庭、批量打印缴费单等功能。同时,在批量操作的基础上,平台赋予承办人单独勾选个案进行个性化编辑功能,实现“共性案件批量处理,个性案件单独处理”的效果,通过科技赋能释放审判生产力。与此同时,科技对金融交易方式的影响也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合同签订通过线上网站、APP等载体完成,电子合同逐渐成为主流合同形式。合同形式的变化也引发合同订立、提示说明义务等举证规则变化,并对法院在电子证据审查与认定、法律关系性质及效力认定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快速增长,涉及众多投资者的金融贷款逾期、投资亏损引发的纠纷有所增加。随着投资者维权意识增强,因证券虚假陈述引发的赔偿纠纷日益增多,该类案件涉投资者数量众多,社会影响较大,对法院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提速增效 狠抓源头治理。合肥中院民二庭庭长张虹介绍,为进一步提升金融审判工作质效,合肥中院制定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证券期货、公司类纠纷案件快审等规定。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赔偿平行案件、股东知情权纠纷、公司决议效力纠纷等争议不大的公司类纠纷案件,合肥中院果断适用简易快审程序,确保一审案件60日内审结,二审案件45日内审结。合肥市各基层法院积极作为,充分贯彻能动司法理念,在提升审判质效方面进行多方探索。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推行“诉前调解+类案速审+要素文书”一体推进机制,分调裁审功能彼此衔接、互连互通,致力将矛盾纠纷逐级分流过滤,最终形成漏斗式的金融纠纷解决模式。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行要素式审理,建立与金融机构内网数据对接的金融一体化平台,实现金融案件全流程线上批量办理以及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大幅提升审判质效。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还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合肥支行共建金融纠纷调解室,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打通金融纠纷化解“快车道”,极大拓宽金融纠纷解纷渠道。2022年,合肥中院与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合作,联合公证处、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网上赋强公证平台”,该平台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经赋强公证的债权文书,可以不经诉讼直接成为人民法院的执行依据,有效节约时间成本和费用支出,极大推动金融纠纷快速化解。(信息来源:安徽法制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830090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