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
2015年1月19日消息,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意见鼓励涉农职业院校办好新型职业农民相关专业,招录培养年轻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也可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以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在试点基础上,去年我省已多方面启动培育计划,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7000人。意见明确,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是重点教育培训对象。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中学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后代等,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后继者进行培育,以保持经营农业后继有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志成为职业农民者可向所在村咨询报名。为满足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我省将创新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内容。未来6年将建设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的教材体系,扶持一批基地。按照培育岗位和专业分级别情况,还将规范制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保持培训不走过场,意见要求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特点和生产需求,实事求是选择培训形式。实行“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教育培训模式。意见强调,各地要按照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订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条件和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各地要制订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好措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扎实开展。(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