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法律、政策、文件

合肥将建农资和农产品经营主体信用档案 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捍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7/9/3     浏览次数:    

2017年9月3日消息,合肥市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全市区域内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使信用档案成为政府监管、市场评价、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今后,农资和农产品领域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均要求建立信用档案。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散户纳入信用档案建设范围。信用档案信息主要有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称和社会信用代码等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认证或登记信息,监督检查信息和奖励信息。各地也可结合实际,增加其他信用信息,充实主体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相关信息将及时更新。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共享。这意味着,信用档案将得到充分应用。下一步,查阅信用档案或作为审查主体资格、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的必要条件。今年上半年,全市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榜名单27个,诚实守信企业的阵容不断壮大。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奖惩机制,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通过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合肥市将从行政许可、从业资格、重点监管、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采取联合奖惩措施。此外,合肥市还将鼓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第三方机构运用公开的信用信息开展信用评价,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引导生产经营主体树立诚信意识,守法诚信经营。到今年年底,长丰县、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庐阳区等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将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建立。到2018年年底,合肥市将实现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830090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