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政策、文件
2017年4月27日消息,合肥市日前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大基地、大龙头、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大融合”的新格局。《意见》明确,合肥市将科学划定农产品优势区域,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设专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良原料生产基地。到2021年,建成优良专用粮食基地55万亩、果蔬基地17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基地54.7万亩。到2021年,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500家、示范园区100个、省市级示范县6个。同时,通过开展“百家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领军型、甲级队”大企业及大集团,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兴办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21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50家,大型农业企业集团3家。根据《意见》,合肥市将鼓励企业开展精细生产、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重点发展米面品、肉品、乳品、水产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发展餐桌经济,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在全市建设100个示范“主食厨房”网点。在大园区升级方面,合肥市计划重点扶持20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肥东县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等七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到2021年,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专业、品种优新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重点发展休闲食品、粮油加工、主食加工等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形成6个研发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加工能力专业、年产值过百亿的加工集中区。按照《意见》,合肥市将多方面提高“合”字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到2021年,累计认证“三品一标”910个、产地认证面积300万亩,产品认证覆盖率达75%,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5个、省级著名商标250个。合肥市将重点做山、水、泉、花果、民宿、农耕、节庆、养老、美食、毅行等十篇文章,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建设一批示范园区、特色乡镇。到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400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40亿元以上,“环城、沿湖、依山、戏水”四大休闲集聚带基本建成,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2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信息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