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法律、政策、文件

安徽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催生1.89万个家庭农场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5/7/6     浏览次数:    

为适应农业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安徽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探索实践,培育以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安徽省落实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措施,省财政安排项目资金4000万元,扶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安排产业化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在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用地用电等方面,也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涌现,形成与原有的小农户经营主体互利互补、共生共赢的新局面。截至2014年底,农民合作社已达5.25万个,居全国第10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90个,居全国第6位;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89万个;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72万个;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4.2万户,经营土地面积1000多万亩。全省农业产业联合体已发展到147个,覆盖粮食、畜牧、特色种植等产业,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165个,合作社520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982个,带动近20万农户,年均增收高于非联合体农户1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直接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截至2014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3393.14万亩,其中耕地2541.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1.0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参与土地流转的主力军,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近6成。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一家一户“小生产”格局,提升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据测算,经营10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劳动生产率是分户经营的近3倍;粮食单产比普通农户高25%以上。而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则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464个。全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污染物省级例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1%、98.5%和96.2%,在全国位次居中靠前。(信息来源:2015年7月6日新安晚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830090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