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2016年4月24日消息,六安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仍有40多万贫困人口,缺资金、贷款难,长期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六安市供销社在“六安模式”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资金互助社”盘活农村资金,主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发展,为农村经济和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资金互助社”是六安市供销社按照“封闭性、区域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打造的信用平台,把当地农民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民和小企业的小额信贷。为了更好地帮扶贫困农户,“资金互助社”借款门槛低,无需实物抵押,但需村干部或公务员提供书面担保。六安市供销社主任袁俊介绍,在较基层的村级分社建立了“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村支书+农户”模式。熟知本村情况的村支书等作为互助社理事长,对社员借款进行第一道关的审核,借用5万元以下互助金,只需村干部签字确认即可。同时,完善放贷流程,经过社员申请、业务受理调查、上报审批、签订合同等流程发投放金,有效地规避了风险。资金互助社已成为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既能激活农村沉睡的闲散资金,还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的“加油站”,也提升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功能。目前,六安市供销社已开始积极对接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扩大互助社社员使用互助金的渠道,使农村居民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