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闻
2021年6月26日消息,最高检、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5个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进一步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加强警示教育,努力为在校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部分典型案例的典型意义如下:1、对于从犯罪“工具人”转变为“卡商”的在校学生,检察机关应当综合其犯罪事实、情节和认罪态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在校学生涉电信网络诈骗以及“两卡”犯罪风险点,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要加强以案释法,深入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在校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其成为犯罪“工具人”。2、办理涉“两卡”案件,对涉案学生要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努力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检察机关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相关学校的沟通联系,充分了解其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是否具有帮教条件,综合评判起诉必要性。对于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较好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会同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帮助学生迷途知返、走上正途。3、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时,要贯彻少捕慎押理念,全面准确把握逮捕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检察机关要会同公安机关,保持与涉案学生所在学校、居住社区和家长的联系,跟踪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相关学校和学生家长要共同承担起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教育挽救,促使涉案学生真诚悔过,督促其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保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信息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