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法律新闻

最高检发布十四件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发挥检察惩治犯罪督促修复双重功能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1/10/17     浏览次数: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召开之际,2021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引导各地检察机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持续深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独特效用。本次发布的14件典型案例中,有8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保护对象既有国家保护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植物,也有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还有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和本地重要生物种群的保护,涉及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从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到“三有”保护动物(即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均有涉及。部分典型案例的典型意义如下:1、检察机关把当事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其认罪悔罪表现,将公益诉讼替代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惩治犯罪和督促修复环境的双重功能。2、中华蜜蜂作为中国独有品种,一旦受到外来品种入侵戕害,较易导致生物链紊乱,进而对中华蜜蜂资源以及种植业、蔬果业、中药材等相关传统特色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检察机关发挥行政公益诉讼预防性保护作用,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及时保护国家珍稀遗传品种资源,并推动完善地方立法对中华蜜蜂物种的法治化规范保护,解决地方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3、检察机关综合发挥“生态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叠加优势,在被捕杀的野生动物实物缺失的情形下,借助专家“外脑”进行论证、评估,确定野生动物物种和发育系数,科学认定生态损害赔偿金数额,为开展海洋野生动物公益司法保护积累了实践样本。(信息来源:法治日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830090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