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闻
2021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一批“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表示,发布的“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行政检察在为民办实事中的做法和成效。一是坚持以案结事了政和为目标,常态化化解行政争议。找准化解争议与监督公权、好私权的结合点,把化解行政争议作为审查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必经程序,常态化解民忧破难题,回应和解决当事人实际问题,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防止程序空转增加当事人诉累,促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办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工伤认定及赔偿、违法占用耕地、政府信息公开等关乎民生,事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好民营经济的案件,为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行政检察产品。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发挥既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手托两家”作用,加大调查核实和公开听证力度,在查清事实、辨明是非的基础上,回应公民、组织正当诉求,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以抗促和、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化解争议,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将为民好事办实。部分典型案例的典型意义如下:1、人民检察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三级检察院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形成化解行政争议合力;办案人员敢于担当,精准监督,成功化解争议,实现了案结事了政和,实现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对于不支持申请人监督申请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检察机关要善用释法说理,增进当事人的理解认同,促进争议化解;要善用公开听证,让申请人把“烦心事”说清,请听证员把理辨明,由检察官把法讲透,让当事人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机关应充分考量当事人的实际难处,运用司法救助,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3、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行政非诉执行监督职能作用,采取多元化解手段,以促成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小切口”,精准助力实现服务民营企业效果较大化,积极落实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的目标,通过扎实的办案成效,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案件,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信息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