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闻
创新是合肥较突出的城市气质、较靓丽的城市名片。2021年4月25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合肥法院2018年~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合肥中院副院长、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徐艳阳介绍,2018~2020年,合肥市两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059件,审结10308件(含旧存案件)。其中,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231件,审结6140件。审理标的额近亿的案件2件、标的额上千万的案件20余件。在两级法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中,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分别为9842件、203件、14件。在受理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中,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数量分别为2831件、4106 件、1644 件、81件。近年来,“傍名牌”“搭便车”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屡见不鲜,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些情况,合肥两级法院持续加强商标权、著作权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市场环境的健康有序,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依法对阿迪达斯、斐乐体育、TCL、西湖龙井、景德镇瓷器等知名品牌展开保护,遏制网络或实体市场制假售假等商标侵权行为。妥善审理涉“罍街”“卡旺卡”等具有地方特色自主品牌的案件,对各类“傍名牌”行为加大判赔力度,为知名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该院还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工作,优化司法审判资源配置,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犯罪罚金刑适用力度,提高被告人违法犯罪成本。同时,广泛采取诉前禁令、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方式,积极解决知识产权诉讼难、举证难、赔偿难、执行难问题。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开展证据保全200余次,出具调查令500余份,有力缓解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举证困难。开展财产保全300余次,提高了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两级法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实施细则》,完善了知识产权证据规则、审理方式、法律适用等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同时,选聘覆盖各个专业领域的200名智库专家、50名技术调查官参与技术事实查明工作,截至今年3月,先后有80余件案件使用了技术调查官或智库专家。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合肥法院推动建立全面覆盖、严格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11家单位共同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肥宣言》。联合市监局、公安局、司法局等10家单位会商签署《关于建立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备忘录》及《关于整合组建合肥市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推动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诉中化解,促进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有机衔接、互相协调,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更快速、更低成本地解决。(信息来源:安徽法制报)